“台风天急救指南”“泥石流来临如何躲避”……最近,极端天气中自救与互救知识频上热搜。大家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。
近年来,我国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。然而在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,懂自救、能自救的人占比仍然较低。如何加快推广应急救护技能?记者进行了走访。
越来越多人学习应急救护技能
7月31日至8月4日,太原市民孙杰一直在河北保定参与救援工作。
“90后”孙杰是一名网约车司机,2022年出于一腔热情参加了救援队。此后,他每周末都会参加水域救援、山地救援等培训,很快成为一名颇有经验的救援队骨干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像孙杰一样主动学习应急救护技能,期望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和他人。以天津市红十字会为例,今年上半年培训近3万人。暑假是应急救护培训的旺季,这个假期报名人数同比增长20%以上。
记者梳理发现,各地持续推进相关技能培训。2022年,甘肃省各级红十字会开展普及性应急救护培训29.97万人次,培训救护员5.02万人次;四川省普及培训97.6万人次,培训持证急救员13万人次。杭州市推出救护技能公益培训项目,考核通过的人将获得“电子救护员证”,持证救护员可通过小程序注册成为“急救侠”,接收附近的求救信息、参与救助。
1%普及率有待提高
近年来,我国急救培训工作进展较快,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,掌握救护技能的人员比例仍然较低。记者了解到,普及率较低背后是应急技能培训人才匮乏。
一位医科大学负责人反映,医学院课程体系中,急救、灾害、重症医学和医学救援等技能的系统训练相对较少,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已经落后于医学救援事业发展需求。
市场化应急培训潜能也有待释放。一家气象科普展馆建设方负责人说,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体验场所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重视,得到青少年青睐,但目前规模还不够大,常态化开放、运营管理有待进一步健全。
近年来,一些地方打造了应急安全产业园区。深圳市应急安全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河生介绍说,部分产业园区的应急安全产业目前无法实现良性循环,市场化的应急培训潜能有待进一步释放。
如何实现3%的目标?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提出,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,到2030年将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比例提高到3%及以上。为稳步实现这一目标,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快普及群众应急救护培训。
多位专家认为,应由相关部门编制科学规范统一的教材,由国家主管部门审定后,向企业、学校、社区及社会服务行业推广。同时,应利用好短视频平台、直播平台,在更大范围内普及急救知识。
据了解,目前应急知识进校园多为临时性讲座,比较简单、不够系统。专家呼吁应将应急知识作为大、中、小学的一门课程固定下来。
此外,应加强对市场化应急培训教育、应急培训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,使其成为政府部门、社会公益组织的有力帮手,快速提高应急培训普及率。
( 本文转自新华网)